日前,CCTV《朝闻天下》及 《新闻联播》 连续聚焦农业中的数字技术应用,透过设施农业,集中体现卫星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成效。节目中,佳格天地通过卫星影像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尽数识别出临沂、寿光、济南等蔬菜产区上的每一座大棚,透过卫星之“眼”揭开山东蔬菜生产的奥秘。
以本次CCTV所报道的山东为例。《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要力争扩大到1300万亩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设施蔬菜种植规模,从摸清现有家底到日常管理、乃至规划未来发展都是颇为艰巨繁复的工程。而节目中展现的 基于卫星影像识别大棚 的方式则提供了一种便捷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早前,佳格天地就曾通过卫星对山东寿光全市的大棚进行过识别统计。耗时3小时、处理5000张卫星影像,最终完成寿光市20余万个蔬菜大棚的盘点工作。
通过卫星及AI算法进行统计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面积的大棚盘点,大幅降低调查统计的时间及人力成本投入。在盘点数量的同时,卫星还能一并获取大棚面积、空间分布等数据,并通过历史多期的影像对比,直观展现大棚种植发展的时空变化。
对于政府及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这些数据既能够帮助快速摸清家底、掌握全局生产资源,也可应用于日常监管。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也能够以当前及历史种植数据为支撑,更加科学地规划发展方向。
不同于露天种植场景下卫星可以直接捕获作物生长数据来指导生产,设施农业中,由于作物生长在大棚内,卫星难以直接观测作物生长状态。要对棚内作物进行智慧管理,还需引入物联网等设备,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及农事记录等多源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导,实现设备智能控制、作物标准生产。对此,佳格天地也打造了 覆盖大棚管理、作物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在内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
生产环节,方案重点围绕大棚数字台账建立、设备智能控制、作物标准生产等功能展开。
大棚外,在卫星获取的大棚面积、位置等数据基础上,方案进一步将其 与棚内作物、生产人员信息相串联,为每个大棚构建唯一的“生产身份证” ,做到一棚一档案,并汇总形成数字台账,帮助管理人员掌握全局生产情况。
大棚内,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度等环境信息。基于物联网数据反馈,对比预设置的环境参数,生产人员可对卷帘、风机、水泵等设备进行自动化智能控制,根据大棚作物种植标准,合理施用水肥等,规范化采取农事措施,促进大棚生产降本增效、提升标准化水平。
销售环节,佳格天地打造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引入质量安全检测数据、以及销售流向等市场端数据。一方面持续发挥生产环节数据价值,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另一方面 通过销售数据的监测分析,反哺生产布局 ,促进产销对接、推动生产资源高效配置。
此外,方案还打造了品牌建设功能,挖掘集成品牌优势,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产品特色,并引入VR等技术,进行设施农业风采推广,提升设施农业科技感、体验感、互动感,增强品牌影响力。
当前,佳格天地针对设施农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在吉林、北京等地应用,既服务政府综合管理、“菜篮子”产品保供工作,也在企业生产销售业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设施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种植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物联网和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则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再上台阶。佳格天地将持续以数据赋能设施农业发展,发挥数据应用价值,助力践行“大食物观”。
佳格天地是全国率先将目标智能识别和机器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遥感影像并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落地的时空大数据企业。
目前,佳格天地所提供的农业大数据应用已服务中国超4亿亩耕地,范围涵盖省级农业政府部门、农业金融、中大型种植企业,客户遍布国内百余个县区。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佳格天地正在助力农业大数据驱动的中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