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里,游客络绎不绝。望着门前一拨拨游客,“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团结村党总支部名誉书记黄大发深有感触地说:“去年,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仁遵高速通车!”
2022年12月15日,仁遵高速建成通车,团结村到遵义市区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以内,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团结村打卡大发渠、学习大发渠精神。
已过饭点,团结村的邻家豆花餐厅里,老板陈勇仍一趟趟往返后厨与餐桌间,忙得“焦头烂额”。“今天有10拨客人,一拨就有50人,生意做不完了!”嘴上说着累,陈勇的脸上却是止不住的笑容。
4年前,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陈勇瞅准时机开起了农家乐。仁遵高速通车后,店里平均每天有200多位客人,陈勇一家辛勤劳作一年有30万元收入。
和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陈勇家住进了小楼房,开上了小轿车,安上了空调和无线网,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路通了,游客来了,产业提升了,经济发展了,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从以前样样没有,到现在样样都有,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日益增强。”黄大发说,我一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团结村,仁遵高速通车,正在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描绘出新的发展蓝图。
团结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朝海介绍,近年来,得益于党的政策和大发渠精神的感召,大家齐心协力加油干,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仁遵高速通车后,团结村一天的游客能达到上千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腊肉、土鸡蛋等农特产品的销售。”王朝海说,为此,团结村成立了供销社,办起了民宿,开起了超市,打造线上线下农特产品一体化销售模式,为游客打造吃、住、购、游全方位体验。
不仅如此,全村种植业、养殖业也实现跨越发展,牛存栏量从200多头上升到900多头。同时,村里因地制宜发展方竹笋、中药材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3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4万元。
“没有水的时候,吃不饱饭,没有路的时候,腰包鼓不起来。”黄大发说,现在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正在招商引资,下一步将提升水文化,发展水经济,让更多人喝上大发渠的水。